方言土语 :: 很多方言土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内涵的文化哲理渐渐遗失...

方言

方言:地方性语言、地域性语言、一方水土的语言。

方:地方、某一方、某一片。

言:日常口语,部分有文字有源流;部分遗失渊源或无文字;部分即时创造,纷然杂陈,因由非一。

方言发音万分灵活。

比如 一个“啊”字,旧字典上有十几种发音,新字典上也有5种声调。

方言中更是有几十种变调。普通话讲究标准。方言讲究交流。

所以普通话的变化非常少,在教科书上一固定,很少再修订。

而方言的变化是不停的、不拘泥、即时创造的、小众约定俗成的、无限的。只要小众语言一传开成大众语言,就成为一方语言,即 方言。

中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相互讲不通的方言则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晋方言。还有不属于汉语的其他民族语言几十种甚至几百种。相对整个国域来讲也算方言。(这里边国内外学界均有争议,也与本站立意关系不大,此处不便说明。)

同时,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称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作地方方言。如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等。

除了以上地域性的特征,还有一些社会性特征。比如行业黑话、江湖春典、民俗农谚、歇后语等。某一片讲的人多了,也算方言。

一些方言词语,因流传悠久广泛,已经产生很多变种。诸多变种能够相互联系或寻根溯源。则为同一词系。可以理解同一词条的不同写法。好比汉字的异体字、通假字一样。一些字现代字库里没有,打不出来,字库里没有,也只好先通假或拼音一下。不要认为必须就得对应某个字。文字语言只占语言的极少部分。极大量语言是没有文字的。

故而 方言中,词的音形义都是灵活微变的。所以很多写法都正确。只要存在就合理,甚至临时联想创造的也合理。因为学术研究是严谨的。而口语表达是不拘于音形义的,变化是无穷的。只有两个人能够会意的语言,传开了就是一小片方言。 如 好大的鼻屎连,是河南信阳浉河区一个叫 bi shi lian的人闹出的笑话,你完全可以创造成“ 好大的鄙视链”。这种无限关联与会意,造成了语言的演变。就像一些网络语(粉丝、点赞、卖萌、拼购 等等)被新华字典收录,一些汉语拼音或中式英语也被英语词典收录一样。一些 如 细思极恐、不明觉厉 等词语 已经成为实质上的 成语,只是没来得及正式收录到成语词典。

民间白话不同于书面语言,不同于学术研究。讲话时,脑中库存拿来就用,或 当下场景随口一说,结合上下文及语气语态、动作辅助、天气、时局等综合因素,微妙而准确的传达了双方或多方意思。

所以方言不适合学术争论。因为方言是一方百姓日常交流语言。人家只管交流,哪管那么多 膈膈喽喽(不合时宜的、无关痛痒的、膈应啰嗦的) 的考究。

对 方言 的考究不应如其他学科那样严格。如果严格了,国人语言及表达将及其匮乏。统一标准不等于消灭标准。真消灭了,就没有方言了,也没有各个国家了。好比研究一些古医案,其中的度量衡还是古时的标准。每个民族、朝代还不一样。秦始皇并未实现绝对的永久的统一。现在有 biangbiang 面,以后不知道还会有什么地方面。

换而言之,就是方言的课题跟普通话没有可比性,方言的课题超出普通话N次方。也即是方言是地球,普通话才是村。普通话是太阳的话,方言就是银河系,谁大谁小这个观念先要正确。

对于一些 负面的、脏口的,我们不必保留,无需且不能在网上传播。但他们也消失不了。好比同一事物的阳面和阴面。有书面,就会有口语,有净口就会有脏口。因为《道德经》云:“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也即是  脏口 或 净口 是同时成立,相互创造的。他们各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在网络上,我们传播净口文化。

很多方言土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内涵的文化哲理渐渐遗失...


上一条:一抹黑 随机一条:得法 下一条:撮巴


相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