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土语 :: 很多方言土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内涵的文化哲理渐渐遗失...

过秃尾巴龙

春夏交际时的一种突发的极端气候。主要是有掀房折树的10级大风,伴着沙尘或雹雨。

清代袁枚《子不语》卷八中的《秃尾龙》故事:

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后数年,其母死,殡于村中。一夕,雷电风雨,晦冥中,若有物盘旋。次日视之,棺已葬,隆成一大坟。又数年,其父死,邻为合葬。其夕,雷电又作,次日,见其父棺从穴中掀出,若不容其合葬。嗣后,村人呼为秃尾龙母坟,祈祷晴雨,无不应。


黑龙江原来曾叫白龙江。相传在很久以前,山东有一李姓人家生下一个黑龙孩子,被父亲砍断尾巴后逃至东北,发现白龙江中的白龙兴风作浪,黑龙便与白龙搏斗并战胜了白龙,从此住在这条江中,而这条江也改名为黑龙江。

黑龙江一词源于满语“萨哈连乌拉”,意为黑河、黑水。


仇绪芳老师搜集整理的淄博版“秃尾巴老李传说”:

从前的时候,金山前里有一姓李的人家,男的叫李福,媳妇姓张,叫李张氏。夫妻二人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和睦睦,日子过的挺滋润。可是时间长了,两口子有了愁事嗹,啥啊?老李的媳妇都快40岁了还没(念:mu)开怀。两口子为这事儿没少花钱,又是找医生诊治,又是求神拜佛,但就是怀不上孩子。

这一年,老李媳妇到龙湾旁边的小河去洗衣服回来,感觉身上不一样,原来是怀孕了。把两口子恣的天天合不拢嘴。可是,到了孩子该出生的日子了还是没生,两口子心里老是挂挂着,感觉不是个事儿。

这过月的胎儿在娘肚子里整天又蹬又踹,一点儿也不老实,可把李张氏折腾了个够呛。这样一直到了三年头上的六月初六晚上,突然狂风暴雨夹带着冰雹,李张氏的肋下分开了一道缝,生下一个男孩。这孩子出息啊,生下来就十来斤重,遍体黝黑,皮肤像鱼鳞似的,屁股后头还长着一条小尾巴。两口子一看,咋生了这么个孩子?心里像吞了苍蝇似的不是滋味。这李福啊,待抱出去扔掉吧又不舍得。李张氏心思.孩子再丑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啊,说:“人说丑月孩丑月孩,长大就好了。咱好好地把他拉扯成人,等咱老了好有个依靠,咱没了的时候也有个上坟的。”两口子商量着,给孩子起名,说贱名好养,就叫李黑吧,大名随辈分叫李丕昭。从此,两口子便把这孩子精心抚养起来。

这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生下来一天就能爬,三天能走,五天能爬树。吃奶的劲儿特别大,吸得他娘心口疼。李黑生来目光灼人,但十分乖巧。能一顿吃一斗米的饭,力大过人,六个月就能搬动麦场上的碌碡。他天性爱水,五冬六夏的,老爱到河里、湾里游泳。到李黑十来岁上,家里那几亩地,再也无法养活这个大饭食的孩子了,只好东家借米西家借面的,日子过得挺紧吧。东邻西舍的也经常帮衬一点,可大家也不宽裕啊。于是托个人情,送到邻村刘财主家去做长工。

这刘财主可不是个大方主,对人尖酸刻薄,每顿饭只给李黑两个窝头一碗粥,却叫他一天到晚到山上放羊。这村外有个很大的水潭坑,传言水深无底,直通东海,天无论多旱这坑里也有水,成了李黑玩水的好地方。他每天都到那里去饮羊,自己也钻到潭里洗澡。那财主看他爱玩水,怕他丢了羊,又叫他去浇菜园,财主不见李黑干活,但是那几亩园里的各种蔬菜却油嫩水绿,长得很旺相。这财主就纳闷了:这活是谁替他干的呢?到了半夜里,财主就趴到临近的地里想看个究竟,只见李黑睡了一觉起来,舒伸了一下身体,变成一条黑龙,尾吧插井内,晃了几晃,只见那水啊,就哗哗的流出来了,不一会儿几亩菜园就浇完了。那刘财主这下眼睛可直了:我见到真龙了?这孩子是不是将来要当皇上啊!赶忙回去告诉夫人,要把女儿许配给李黑,将来女儿当了皇后,自己就是国丈了,可享荣华富贵了。于是,急忙安排让女儿跟李黑见面,谈婚论嫁。

这李黑忠厚老实,性格刚烈,一听要他和财主的女儿结婚,心中又气又急,突然卡啦啦一声霹雳,跑了。只见一条黑龙在乌云中上下翻飞,暴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那财主的小姐吓得魂飞魄散,一命呜呼了。刘财主后悔莫及,恼羞成怒,到官府告状,说李黑逼婚逼死了自己的女儿,叫他父母偿命。

李福夫妇得知儿子闯下大祸,赶忙商量,让李黑逃到亲戚家躲起来,不料官府派来的衙役持刀弄棒进了院。李黑见大事不妙,拔腿就跑,衙役们挥刀就砍,谁知这一刀砍到了李黑的屁股上,顿时鲜血淋漓,他的尾巴被砍掉了。他疼痛难忍,现出原形,打了一个霹雳,夹带着暴雨雷电,升到了天上。李黑夫妇见孩儿浑身是血的跑了,心疼啊,哭得死去活来。

打这,因为李黑没有了尾巴,乡亲们就亲切地叫他秃尾巴老李了。

秃尾巴老李走后,再无音讯。李张氏思儿心切,寝食不安,终于积郁成疾而死。就在李张氏出殡那天,从东北方忽然卷来一阵黑风,顿时暴雨倾盆。雨中一个黑脸的年轻人,跪在地上高声哭喊着:"亲娘啊!"。邻居们明白那是李黑回来了,忙上前劝他止住哭,问他这几年到哪里去了? 原来,他本想找地方修炼成功之后,再回家来接娘出去享清福,不想娘已弃他而死。说完,他又大放悲声,声如震雷,直哭得死去活来。

他告诉人们,当年他逃走后,玉皇大帝将他召上天去,告诉他:你的前世曾是黑龙江的江主,被一条白龙打败侵占了龙宫,一怒之下,来到山东投了胎。“自你走后,那白龙无恶不作,危害百姓。现在你又可以回去,将白龙赶走,做那里的一江之主了。”玉皇大帝封他为黑龙王,镇守东北大江,号称黑龙江。

就这样,秃尾巴老李奉了玉皇大帝的旨意,来到黑龙江边,与白龙争斗了起来,两条巨龙,你吟我啸,你腾我纵,足足斗了一百多个回合,弄得当地暴雨倾盆,江水横流。到后来,秃尾巴老李饿了,有些撑不住了,就和小白龙约定三天后决战。

秃尾巴老李寻思:小白龙霸占黑龙江多年,道业又很深,要战胜它并非易事,得动点脑子。当时在东北居住的人,有很多是从山东迁来的老乡。他知道咱山东老乡厚道、仗义、重感情。看来要战胜小白龙还得请老乡们帮忙。

这天夜里,所有在附近居住的山东人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一个黑脸大汉自称是山东的秃尾巴老李,奉玉皇大帝的旨意,来驱逐作恶多端的小白龙。并对他们说,三天后要在江里和白龙争斗,希望到时他们能带上馒头、肉和石头石灰去帮忙。因为白龙平时无恶不作,水旱不均,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当地人也决定前去帮助他。

三天后,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见江面从西向东来了一股黑水,又从东向西起了一股白水,两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涡来。猛听“轰隆”一声,江面突起一条冲天水柱,把岸上的石头都震得滚到了水里。接着江水翻滚起来,恶浪拍打着两岸,水珠都能飞溅到附近的山顶上。两岸山东人擂鼓助阵,江面黑水涌起,人们急忙把馒头和肉扔下去,一会儿又见白水翻上来,人们便把石头和生石灰投下去。黑龙吃了馒头和肉,力气大增,愈战愈勇,白龙一上来就吃进去生石灰,还被石头打得昏头昏脑。三天后白龙败下阵来,只见水上腾起一股白色云烟,散着一些雾气,向北方飘去。

从此,秃尾巴老李镇守黑龙江,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把整条江治理得有条不紊。按季节兴风布雨,帮助人们农事耕作。两岸风调雨顺,水丰草茂,被白龙弄得贫瘠的土地也变成了肥沃的黑土地。

这秃尾巴老李非常眷恋母亲和家乡。每年母亲的忌日,他都回山东老家给母亲上坟,每逢山东大旱无雨,他总会想办法给老家行云布雨,只不过有时来得急了,会携带来黑龙江的冰碴子,就是咱说的冰雹。逢有冰雹时,人们就会联想起当年小黑龙被刀砍伤的情形,于是便把菜刀、斧子的扔到天井里吓唬吓唬小黑龙,冰雹也就立时停止了。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小黑龙带来的都是为人所喜的及时雨。因此,山东各地都有纪念“秃尾巴老李”的庙宇。咱边河金山前里那龙湾,常年清水荡漾,相传就是秃尾巴老李小时候经常洗澡的地方。以前每遇大旱不雨,人们习惯到此祈雨,据说十分灵验。

这秃尾巴老李为了表示对家乡人的敬重,黑龙江上的过往船只,凡载有山东人的,就风平浪静,稳稳当当,平平安安。所以,船家在开船前总是先问问乘客中有没有山东人,只要有一个山东人在船上,开船时再喊一句“秃尾巴老李……”或喊一声:“山东人来了。”这才开船。船到了江心,秃尾巴老李就送上一条大鲤鱼。若没有山东人那就难说了。因此即便没有山东人,船上的人也会代为回答,“有啊”。那跳上船板的大鲤鱼,当然谁也不吃,船家双手捧起,向着乘客喊道:“秃尾巴老李给山东老乡送礼了!”然后再放回江里,这风俗直到民国时还保持着。

我的四爷爷讲这故事的时候说:“有一次,船家为了等山东人,三天没开船,船上的人心里烦啊。有一只黑老鸹落到桅杆顶上“呱呱”的叫,船上有一个人恶狠狠地说:‘叫、叫啥,再叫,来阵风刮翻了船,把你插了渍泥里!’那船家一听:‘来山东人了,开船!’一问,这人还真是山东的。咱山东人耿直,说话臭,他就不想想把黑老鸹插了泥里,你自己还能活吗?”

传说农历六月六日是秃尾巴老李的生日,每逢这天,他们的家人都把他断留在家里的龙尾巴拿出来晒一晒,有谚语说“六月六,晒龙衣,阴晴四十天”,即这天是啥天气,就会持续40天都这样。后来演变为民间晒衣日,据说这一天晒了衣服不招虫子、穿着吉利。还有一些地方妇女都穿绑腿裤,伏天夜里不敢在户外乘凉,怕遭到龙戏。


仇绪芳,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金阳村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散曲专业委员会创作部部长。临淄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2020年山东诗词学会先进工作者、山东诗词学会散曲专委先进工作者。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淄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当代散曲选》、《临淄当代诗词集萃》、《临淄诗词》等书刊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散曲》、《中国当代散曲》、《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诗词月刊》、《山东当代散曲选》等书刊。


上一条: 随机一条:死磕 下一条:


相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