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土语 :: 很多方言土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内涵的文化哲理渐渐遗失...

三磨白旗

1:胡乱解释、努力辩解、牵强附会、胡编乱造、说话跑拌(说话不着边际,毫无根据)。

2:不干实事、瞎耽误功夫。

3:磨叽、纠缠。

类似说法:死磨掰扯(纠缠不休)、死磨摆气(躺平、摆烂)。


如果你给自己做的事找出了很多理由,而这些理由让人听的又不是很信服,那么你就是在“三磨白旗”。蔡明和郭达演的小品《马大姐外传》大家可能都看过,蔡明所扮演的爱管闲事的马大姐为郭达扮演的郭大宝推婚与劝婚所找的理由就是典型的“三磨白旗”。

    三磨白旗,其中心意思是:胡乱地解释某一现象或给自己做的事找出了很多理由,而这些解释或理由让听的人不相信,或者将信将疑。这句俗语源于一种手工行业——豆腐坊。

    豆腐坊是我国较古老的手工行业,它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白布,白布的功能是把磨好的豆浆过滤,整形和包制豆腐品种,整个工序完成之后,作坊主就会把白布洗干净拿出去晾晒,这些白布多,还比较长,大部分成长条型,晾晒的竹竿一般搭的高,所以豆腐坊一到晾晒白布时,就是一大片,外边再有风一吹,远远望去就象打白旗。那么为什么要三磨白旗呢,这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光州城南有一大财主,不仅拥有大片田地,还开了个豆腐坊,然而这个大财主比较吝啬,对雇佣的长工管的还严,于是被人送了个外号“精豆子”(精在信阳话中有吝啬、小气的意思)嘲讽他刻薄、吝啬,光不溜秋、一毛不拔。有一年,一家农户欠租子,只好把孩子黄年生送到他家当长工,“精豆子”就把他放在豆腐坊里做伙计。豆腐坊的伙计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磨豆腐,那苦、累、脏的活不算,还天天受财主的打骂,哪天谁稍微起的晚了,谁干活偷了懒,只要被“精豆子”碰见,一顿申斥后往往还挨鞭子。黄年生十几岁来财主家,辛辛苦苦干上一年活,工钱不够抵租子,而且饭钱还要另算,这样干下去,恐怕要当一辈子长工了,他天天算来算去,怎么都不甘心,但他又不能走,他爹妈和财主定的有契约,他要是走的话,财主就要加他们家的租子。这孩子天生机灵,决定找机会捉弄一下“精豆子”,好让财主撵他走,财主撵走的,他爹妈就不算违约了。

    一年秋后,“精豆子”要去乡下收租子,临走的时候安排他儿子去看管豆腐坊,他儿子肥头大耳的,是个“二百五”,过去“精豆子”每次出去安排他儿子看管豆腐坊时都是叫儿子数竿子上的白布,只要白布挂的多,就证明伙计干的活多,这一点他儿子记的非常清,所以到他儿子来管豆腐坊时,这“二百五”根本不到磨坊了去看,就在门前数白布。年年都这样,这年,黄连生决定拿“二百五”来戏弄“精豆子”。

    “精豆子”一出门,黄年生就鼓动伙计们撂下活睡大觉,伙计们不明白黄年生搞什么名堂,他就这么这么一说,伙计们都哈哈大笑,同意了黄年生的主意。每天把所有的白布条子到时候挂在门前的竹竿上都到屋里睡觉去了,“二百五”到豆腐坊大门一看这么多白旗挂着,就扭头找他的赌伴去了。一连三天,“精豆子”回来后一看,豆腐坊啥事没做,气不打一处来,一问是黄年生干的好事,就找黄年生,准备痛打他一顿,再把他撵走,哪里找黄年生呀,这时门外的一群小孩一边玩耍,一边唱:“城南有个精豆子,家里支个大磨子,磨的豆腐换银子,就是不给小工子;城南有个精豆子,下乡三天收租子,家里有个傻儿子,走到门前数旗子;城南有个精豆子,收完租子找儿子,儿子数过白旗子,气的瞪起眼珠子。”“精豆子”听了后顿时额头爆青经,大呼“把黄年生这小王八羔子撵滚蛋。”

    后来黄年生在光州城北九道弯开了个豆腐坊,原来一起在“精豆子”干活的伙计们都投了他,由于是一起的老伙计,手艺精,又勤劳,生意当然很兴旺,黄年生又是个头脑灵巧的人,别人的磨盘一个进豆眼,他的磨盘经他改进成三个眼,所以他一天干的活是别人的三倍,他又把他的旧磨盘盖在九道弯的水井口上,成了一井三眼,三家人可以同时在井边系水,三眼井就成了黄年生豆腐坊所在地的地名了,豆腐坊门前的街道也成了三眼井街,(三眼井一直在过去的潢川外贸局院内,直到几年前潢川旧城改造时才被封起来,一处凝结历史文化和前人智慧的古迹被钢筋水泥掩埋了,而三眼井街道的名称现在还保留着)。

    于是在光州城就有了这样的歇后语:精豆子的伙计——磨白旗,三眼井的伙计——抓起来就磨。其本意是指一个是光做面子上的事,不干实事,另一个是踏踏实实做实事,不说废话。不知道啥时候两句话和在了演变成了“三磨白旗”其意思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现在的:胡乱地解释某一现象或给自己做的事找出了很多理由,而这些解释或理由让听的人不相信,或者将信将疑。而且“三磨白旗”与“豆腐坊的伙计——抓起来就磨”成为同义,也许是因为“磨”在信阳的口语中有“编造”的意思。


上一条:石凉粉 随机一条:豁唏儿 下一条:精豆子


相关相近: